如果说大众集团旗下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三款车型,身为汽车普及者的甲壳虫名列榜首,将汽车与前沿科技合二为一的高尔夫也位列其中,那么第三款我认为非ID.3莫属。
作为首款采用大众全新LOGO,首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量产纯电动车,首款搭载vw.OS系统的量产车,ID.3不仅标志着大众在智能化与电气化之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,从电芯到整车生产的全面“碳中和”,体现了大众对环保减排的深层理解与企业责任。
以ID.3为起点,大众将迎来企业层面向电气化与智能化的高速转型,而ID.3彰显了“New Volkswagen”品牌形象,所以说ID.3是“缩影”更是“泡腾片”。
ID.3,大众,“固电”
量产版ID.3已在2019法兰克福车展上揭开了最终面纱,定位于紧凑型轿车的ID.3,至少将成为欧洲电动车市场中的一颗新星,关键信息点如下:
- APP310后置驱动电机,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为150kW与310Nm;
- 45kWh、58kWh和77kWh三种容量的电池包,对应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分别为330km、420km和550km,首发的“1ST”车型续航里程为420km;
- 在使用同步推出的ID. Charger Wallbox壁挂充电装置时,充电30分钟可行驶行驶290km,同时联手Ionity,计划至2020年在欧洲安装400座100kW快速充电站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充电站将百分之百使用可再生能源;
- 11月开始在大众茨维考(Zwickau)工厂生产,2020年夏季开始交付;
大众品牌CEO赫伯特·迪斯
在大众之夜上,大众品牌CEO赫伯特·迪斯称,到2025年大众集团将每年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,到2028年将推出近70款全新电动汽车,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。
伴随ID.3进入量产阶段,对电池的需求也更加值得关注。眼下ID.3采用的锂电池虽仍属NCM体系,但大众汽车品牌电池卓越中心负责人Frank Blome表示,其各组分比介于“622”与“811”之间。也就是说,在保证电池包储能量的同时,基于安全与稳定等因素,大众拥有自身独到的“配方”。重点在于,大众内部建立了电芯研发部门,负责电芯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小规模试生产,但不做任何量产。
所以大众电池方面的供应逻辑也浮出了水面:
- 一方面,针对不同市场从供应商处采购电池,比如韩国的SKI、LG化学和三星SDI和中国的宁德时代等均在大众的电池供应体系内。迪斯博士在接受车云菌采访时坦言:“我们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能够确保到2023年的电池供应,同时也在探讨进一步扩大电池供应和产能”。而国内的国轩高科和比亚迪等电池供应商,也在大众的资质考察范围之内。需要说明的是,诸如国轩高科、赣锋锂业、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国内电池企业,已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,并推动“固电”走向商业化。
- 另一方面,大众将以合资企业的方式来进行生产。目前大众已与Northvolt分别持股50%,在萨尔茨吉特建立了合资工厂,并计划在2023-2024年开始投产,初期年产能为16GWh。
大众汽车品牌电池卓越中心负责人Frank Blome
推荐阅读:旗龙网